桂镜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的提案》,交由曲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自2019年国家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以来,曲靖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3.46万人次,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数18万人次的130.33%。其中,2019年培训5万人次,2020年培训12.88万人次,2021年初至今培训5.58万人次(完成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下达年度任务数8万人次的69.75%)。拨付各类补贴1.75亿。培训涉及烟叶烘烤、育婴员、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电工、焊工、汽车维修工、快递服务等130多个与生产经营相关、有助于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工种。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217.87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204.02万人的106.79%、完成市下达任务210万人的103.75%;省外累计转移就业55.55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54.91万人的101.17%、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55万人的101%;脱贫人口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37.47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36.12万人的103.75%、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36.5万人的102.67%;脱贫人口劳动力省外累计转移就业9.57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8.29万人的114.46%、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8.5万人的112.61%。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机制健全。曲靖市高度重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结合曲靖市实际,印发政策性及业务性文件58份。其中,为有效解决培训主体双方供需信息不畅、市场活力不足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曲靖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曲靖市职业培训暂行管理办法》及援企纾困的政策措施,为促进全市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三随机”细化了职业培训招标工作规范,确保了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了选取培训机构的公平性、广泛性,为推进职业培训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每年组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校企供需洽谈会”,搭建职业培训服务平台,为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选机构、找老师,为职业(技工)院校开展培训找企业、招学生,实现了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二)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促进机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总工会、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工业信息化、共青团、民政、乡村振、妇联等部门配合,整合政策资源、培训资源,共同研究制定培训计划,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和有利条件,广泛组织开展酿酒、餐饮、特种设备、房地产建设、销售、物业管理、养老服务、育婴、保育、特色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家政及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等工种的培训累计6万余人次。帮助企业从业人员提升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三)强化宣传。通过小广播、大喇叭送就业和培训政策、送岗位,通过网络、微信、宣传海报等线上线下渠道组织招聘会、洽谈会和培训信息推介会,确保每名农村劳动力获得3条以上岗位信息和2条以上培训信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并重,对外派出岗位收集小分队,主动对接东部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商会协会、龙头支柱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带着就业岗位赴曲对接劳务输出、组织招聘活动。同时派出省外稳岗工作组最大限度把务工人员稳在省外、稳在当地、稳在企业。对内全面摸清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和培训意愿,针对性精准匹配岗位信息。邀请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座谈、示范引领、现身说法,帮助农村劳动力算清外出务工收入账,提高转移就业的主动性。
(四)摸清意愿。坚持贯彻市场主导就业、政府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推进东西部劳务合作协议落实落地,“走出去”“请进来”并用,主动邀请东部用工需求旺盛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机构来曲对接、举办专场招聘会,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第三方”的促进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微信等线上渠道,通过组织招聘会、洽谈会等现场交流方式,根据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精准推送岗位信息;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招聘信息宣传单,通过村级组织的小广播、大喇叭等,广泛推送就业岗位,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农村劳动力至少获得3条以上有针对性的信息。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开展调查摸底和信息比对,全面摸清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技能水平、就业需求和培训意愿,建立实名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在50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设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站,25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设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点,800人以上安置点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专门服务窗口。配备专门人员,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办理。
(五)创新方式。以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实现转移就业为重点,切实在“培训对象精准、培训项目安排精准、培训资金使用精准、培训措施精准、培训成效精准”上出实招。注重对参加培训劳动力进行分类,围绕不同群体精准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特点,行业需求变化及转移就业状况,打破以往的传统方式和思路,培训中采取“三单式”培训,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群众“点单”。比如:宣威市坚持以群众培训需求为导向,群众可通过人社网、微信公众号及拨打报名电话等方式参加培训,一旦某一工种“凑足”人数,即可通知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变配送式培训为“点单式”服务,着力破解群众积极性不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二是机构“订单”。组织召开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人会议,宣传和解读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培训机构合作,根据转移地企业岗位需求开展岗前培训,着力破解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够的问题。今年全市已开展“订单”式岗前培训4248人,培训后转移至省外就业3643人。三是组织“送单”。依托市稳就业工作小组、驻外劳务工作站等平台,加强与劳务协作地、友好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接,组织曲靖籍务工人员开展“送单”式培训,着力解决省外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足、收入过低的问题。比如:会泽县在浙江省绍兴市润土集团对曲靖籍农民工进行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六)提升服务。调整充实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应对疫情影响稳就业工作指挥部6个内设机构,派出10个处级领导带队的包保组分片包县、分县包保、下沉一线,全面督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村级宣传发动、乡镇统一组织、县区归集护送、市级统筹推进的协作机制,织密了市、县、乡、村、组五级联动的综合保障网,全市一盘棋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全力帮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贫困大龄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全部就业,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全部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七)注重实效。依托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合作社、美丽乡村建设、县级工业(产业)园区和本地建设项目,挖掘适合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培训项目,精准对接帮扶。扎实做好稳存量、拓增量、多转移、促创业各项工作,推进实现“能转尽转、能转必转、能转快转、应培尽培”。为确保培训质量,曲靖市严格落实“每班必查”制度,要求各地成立培训检查专班,专班人员要通过视频抽查、现场检查、电话暗访等手段对本地开设的培训班次进行监管,同时,市级成立专班分片负责对全市范围内开展的班次进行抽查检查。其中,视频抽查27128次,现场检查2759次,电话暗访17616人次。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下步,我们将紧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升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就业率,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健康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促进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通过线上线下政策宣传、组织招聘会、洽谈会等方式,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村入户宣传动员等方式,通过村、组的小广播、大喇叭等渠道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帮助农村劳动力转变思想观念、排除后顾之忧,鼓励其主动提升职业技能、积极转移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二是紧盯重点群体,调度推进组织化转移就业。抓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企业困难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把易地扶贫搬迁到城镇区域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就业失业登记范围,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动态清零”。
三是进一步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力保障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服务工作,准确掌握高校毕业生求职意向、培训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观念,扩宽就业渠道,实现充分就业。邀请省内外用工企业赴曲靖召开专场招聘会、洽谈会,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搭建就业平台创造条件,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是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坚持“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劳动力稳定就业底线,保持全市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五是管好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和技能提升专项资金。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各项补贴补助政策,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使用,做到项目实施精准、补助对象精准、补助程序规范。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